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团学活动 > 正文

感受龙窑魅力,传承非遗文化:“雨耕青年”工作室带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4-07-04 】

6月28日至7月2日,“雨耕青年”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,工作室成员王冬冬、曹群、陈雪参与指导,实践地点为宁国市港口镇,该镇拥有千年古窑的历史,几千年的泥火交融中,一代代制陶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凝成非物质文化遗产,然而,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,急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。本次社会实践活动,旨在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特别是千年龙窑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
实践活动的第一站,同学们来到了金牛山陶业,该企业是港口镇最早的乡镇企业,创建于1958年,从创建之初一直秉承着龙窑的传统技艺。企业负责人孙成宏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世界第一长活态古法柴烧龙窑,该龙窑净长119米,依山而建如龙似蛇,从窑头到窑尾,每节的形状和尺寸都有严格要求,一层一层往上搭建,形成错落有致的窑身结构。同学们还观摩了龙窑制作,现场的匠人展现了省非遗技艺“泥条盘柱”,看着匠人的古法工艺制作,同学们深受震撼。接着同学们还来到了成品展示区,每一件作品都仿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,看着形态各异的龙窑制品,同学们被这些传统工艺的魅力深深吸引。

在访谈环节,同学们从龙窑历史与传统、制作工艺、产品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对龙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,工作人员详细讲述了龙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。受访人员强调,虽然现代技术为陶瓷生产带来了便利,但传统的手工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。面对现代化的冲击,如何保持传统与创新的平衡,是每一个文化传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。访谈过后,同学们参观了龙窑体验馆及龙窑成品展示馆,对龙窑制品爱不释手。

实践活动的第二站,同学们参观了千年龙窑博物馆,该博物馆于2018年建成,展厅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,馆内现有新石器时代至当代的古陶瓷200多件、陶艺精品50多件。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,同学们了解到了展品的今生前世,感受着龙窑自商代至今的岁月变迁。

实践活动的第三站,曹群带领同学们开展了问卷调查,以了解普通群众对龙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。调研发现尽管龙窑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知名度并不低,但公众对其深层次的了解却相对匮乏,同学们深刻认识到,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责任,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。因此,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,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,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关键步骤。

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,开阔了视野,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责任感。同学表示,他们将把这次的经历转化为动力,未来要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,“雨耕青年”工作室希望能够唤起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,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,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教育平台。(发稿:曹群 图片:袁子悦 审核:何晓凤/李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