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水铸匠魂,人文润皖江。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,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青年文化沙龙,感悟山水之灵、人文之美。4月16日,《大江晚报》总编、芜湖市作家协会秘书长、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戴卿以《读懂山水 恋上一座城》为主题,通过解读芜湖山水人文密码,为省域副中心建设、赋能教育强省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文化动能。


最美人间四月天,最是书香能致远。活动同步为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大赛、芜湖诗词大会获奖者颁奖,并受图书馆安排就“九秩弦歌书韵长 书香领航启新章”第六届雨耕读书节活动进行了推介。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姜绳出席并讲话。全校160余名师生参与。本次活动由经济与贸易学院主办,雨耕青年辅导员工作室和雨耕文学社承办。经济与贸易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冬冬主持活动。

戴卿以“山水铸魂、人文塑城”为主线,结合天门山、芜湖古城、青弋江等文化地标,剖析了芜湖从“江东名邑”到“省域副中心”的演进密码。他特别指出,赭山镜湖不仅是地理坐标,更是孕育城市创新基因的文化载体,这与职业教育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人文底蕴的人才目标高度契合。

戴卿结合其专著《这样读懂芜湖》的创作心得,从三个维度展开解读:“芜湖的山——球萼绕群螺”揭秘赭山、天门山、鹤儿山、雨耕山等与城市发展进程、工业文明的关系;“芜湖的水——江静听潮声”解析长江、青弋江航运史、镜湖、龙窝湖等对城市开放基因的塑造;“芜湖的人——江东多传奇”通过王稼祥、阿英、汤显祖、吴敬梓、米芾、汤天池等历史人物及故事展现城市精神谱系。沙龙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山水滋养与工匠精神、文化浸润与创新创业、工业城市如何传承诗意栖居、当代青年如何服务社会与自我完善等展开探讨。王冬冬在主持时指出,山之灵、水之韵、人文之道饱含精神力量,戴卿通过解读芜湖“半城山半城水”的独特城市肌理,为师生们开启了一堂沉浸式人文教育课,这正是“专业+人文”双核育人的生动实践。


姜绳作总结讲话。他指出,作为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,学校联合《大江晚报》打造山水人文主题活动,既是对自然与人文底蕴的深度挖掘,也是我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以文化人弘扬工匠精神的生动探索实践。作为一所有着90年深厚职教底蕴的高校,我们将坚定不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,继续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、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为己任。传承中华文明血脉,赓续红色基因,将区域文化融入育人实践,将让青年学子在“山水与人文”的交融中厚植家国情怀,在“书卷与实践”的碰撞中锤炼匠心之魂。希望同学们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,不断增强本领,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火热实践中贡献机电力量、闪耀青春之光。希望各位老师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用心用情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做好服务。

山水为经,人文为纬。本系列主题活动还将继续深化,通过读懂山水肌理,在雨读晴耕、技以载道、文化涵育的创新实践中进一步激发“青春年少好读书”的热情,上好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


目前,学校正在建设的繁昌新校区已融入“伴山伴水·自然营造”理念,未来将依托、整合更多文化资源,实现技术传承与人文涵养的共生共荣,为省域副中心建设、赋能教育强省、助力三地一区建设的重要探索实践提供人才支撑。
(发稿:王冬冬 曹群 图片:曹群 审核:何晓凤/罗佩瑶)